专家访谈3:“前置要求”的重要性
前言: 新版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(2025版)》已发布,医院管理者们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新变化。其中,“第一部分 前置要求”作为评审的“第一道硬门槛”,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!理解不透、准备不足,可能连“参赛资格”都没有。为帮助医院管理者快速掌握新标准的精髓,近日我们拜访请教了从事医院管理的专家李老师和大家谈一谈《标准》“第一部分 前置要求”的重要性。
小编:李老师,为什么说前置要求很重要?
李老师:《评审标准》2025版延续了2020版的框架设计思路,把前置要求放在第一部分,显然是有深意的。前置要求是医院参加评审的前提,只有符合前置要求,医院才能进入后续的评审环节。通俗来讲:前置要求是医院评审的“入场券”,达不到要求连参评资格都没有。
小编: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?
李老师: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、“一票否决”性质(强制性准入):这是前置要求最核心、最重要的特性。这体现了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管理最基本、最刚性要求。
2、聚焦法律法规和行业底线性要求:前置要求的内容并非高精尖的技术指标,而是医院依法执业、规范运行、保障患者安全、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基本要求。
通常涵盖:1)依法执业:机构、人员、技术准入合规,无重大违法执业行为。2)重大安全事件:近年来未发生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、重大安全生产事故、重大医院感染爆发事件、重大欺诈骗保事件等。3)核心制度与安全管理: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(如首诊负责、查对、手术安全核查等),具备基本的院感防控、实验室生物安全、放射防护、毒麻精药品管理、消防安全等体系。4)公益性体现: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(如对口支援、公共卫生、应急救援等)。5)信息系统基础:具备符合要求的信息系统支撑日常管理和数据上报。
以上这些要求是保障医院安全、有效、合法运行的基石,是任何级别的医疗机构都必须做到的。
3、体现评审导向的转变:将前置要求独立并置于评审标准之首,标志着医院评审理念的深刻转变,从过去相对侧重规模、技术、硬件等“能力”评价转向更加注重“底线保障”和“持续合规”的基础性评价。
4、推动医院日常管理的重心下沉:前置要求的“一票否决”压力,迫使医院管理者必须将日常管理资源和注意力,持续、优先投入到保障依法执业、防范重大安全风险、落实核心制度、维护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等基础性工作上。促使医院建立常态化的自查、自纠、自改机制,将合规要求和安全管理融入日常运营的每一个环节,而非仅仅为了应付评审而突击准备。
5、保障患者安全和基本医疗权益:前置要求所设定的底线,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基本就医权益。
6、维护行业秩序和公信力:严格的前置要求有助于清除严重违法违规、管理混乱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机构,维护三级医院称号的严肃性和公信力。
7、为后续评审奠定可信基础:只有满足了前置要求,后续收集的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才具有基本的可信度。
总结一下:理解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(2025版)》第一部分前置要求的重要性,关键在于认识到它是评审体系的基石,是医院运行的底线,是安全管理的红线,是评审资格的“准考证”。它用最严厉的“一票否决”机制,强制性地将医院的注意力聚焦到依法执业、保障安全、落实核心制度、履行公益责任等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领域,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决定能否参与评审,更在于它深刻地引导着医院日常管理的方向,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、维护患者权益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制度设计。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,满足并持续符合前置要求,是生存和发展的绝对前提,必须将其置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。
小编:谢谢李老师
林雪林医管经多方学习研究,和专家们一致认为:
满足并持续符合前置要求,已不再是“应考策略”,而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绝对前提!必须将其置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,常抓不懈,融入日常。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!
行动起来:
立即组织学习: 对照2025版标准原文,逐条研读前置要求。
全面自查自评: 严格排查是否存在“一票否决”的风险点。
建立长效机制: 将前置要求涉及的内容纳入日常质控、绩效考核和持续改进体系。
寻求专业支持(可选): 如需系统梳理、精准对标或提升薄弱环节,专业的医院管理咨询团队(如拥有20年医院等级评审咨询经验的林雪林医管公司)可提供有力支持。
林雪林医院管理咨询策划有限公司 将持续关注2025版评审标准动态,并推出系列解读文章与实用工具,助力医院顺利通过评审,实现高质量发展!敬请关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