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续整改系列之6
内科篇
引言
内科系统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核心支柱,其诊疗质量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和评审结果。在XX医院2023年医院等级评审三乙评审准备过程中,内科系统被列为重点改进领域。为全面提升内科医疗质量,4月-11月本公司项目部邀请内科系统医疗管理专家XX老师到该院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,公司项目部多位内审员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多轮督导和培训,持续整改后的效果如下:
一、第一轮指导:全面梳理问题
2023年我司邀请内科系统医疗管理专家XX老师,在项目部内审员冯老师、孙老师的陪同下,对该院神经内科、心内科、肾内风湿免疫科资料及病历进行查看和指导。具体指导内容如下:
(一)神经内科
1、科室未建立病种排位目录。
2、具有诊断性质的报告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生出。
3、科室高级职称不足。以目前科室床位设置至少分两个组,职称梯队不充足,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;在有教学的情况下,教学查房时间可能不充足。
4、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:
(1)回答与资料不一致,实际管理工作与准备的资料脱节。
(2)组织框架未查见。
(3)对科主任进行了管理意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。
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:院长为医院第一责任人,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: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,科主任不仅仅是专家,而更多的应该是管理者、教育者,业务只是质量的一部分,应更多发挥科主任的管理职能。
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重点指标的监测,特别是与同等级医院相比水平较低的数据,以及纠纷发生较多的指标。
各科室根据科室实际情况,对科室的重点监测指标制作成数据报表,进行汇总和分析。
数据报表应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上进行讨论(每月一次);会议资料应完整存档备查(包括会议通知、会议签到、会议记录),根据会议内容,修改并完善工作计划。
(二)心内科病历查看
1、手术安全核查表:
(1)只有两人签名,无麻醉医师签名。
(2)病房护士不能签名。
2、医患沟通记录:未写明药物治疗优点。
3、同时开展两个手术(血管造影、介入),必须分别签知情同意书。
4、术前讨论记录:太简单。
5、VTE评估不准确。
6、手术同意书:
(1)需要患者知情的内容应打印,不建议打勾或手写,避免不必要的纠纷。
(2)需要患者同意的内容手写,如“我同意XXXX”。
(三)肾内风湿免疫科
1、科室负责人需对科室的基本情况非常熟悉,如岗位职责、绩效分配、运营管理、人员结构、学科发展、临床专科发展规划等。其中临床专科发展规划:根据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对本科室的定位,制订科室专科发展规划,院级定位和科室发展需保持一致。需注意:访谈时回答专家提出的此项问题时,回答内容需和书面资料内容保持一致,即“所写即所做,所做即所写”。
学科发展规划中,缺少亚专业发展的相关信息,包括慢性病等。建议完善。
2、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:属于必查项目
(1)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架构、工作职责等由医务科统一下发,各科室遵照执行,实行同质化管理。
(2)科室的质量管理小组的架构:科室设置的小组质控员较为分散,建议可设置总质控员(即质控秘书),协助科主任完成科室总质控工作,便于加强科室管理。
(3)科室质控流程:落实规章制度--明确质控管理目标--依据质量考核标准做好自查--分析原因--总结。
(4)手术管理:要体现差错事件的指标,比如非再、不良事件等
(5)会议记录:病历自查:对查出的问题未进行归纳汇总,建议:对查出的问题归纳汇总,找出共性问题(需加粗体现重点),提出整改措施。针对院级检查的问题:需要有医务科的反馈单,并对该问题进行整改,下月追踪,至少追踪一个季度未再出现此问题即为整改完善。
(6)质量与安全管理总结:需做半年和年度总结,特别注重相关数据、指标统计分析、整改及效果评价,形成PDCA的闭环。
(7)会诊记录签名未体现职称:不能够只记录问题,需要记录某病历会诊日期、会诊科室、会诊的具体情况、会诊医师职称等。
3、国家、院级发布的相关制度(可挂在医院内网中)科室应及时更新。
4、不良事件管理:运用质量工具,对不良事件半年、年度进行总结分析,针对科室最易发生的不良事件做根因分析。
5、危急值管理:危急值每年修订一次。建议科室内危急值的报告数量和内容应与辅检科室一致,危急值登记本上处置时间和病历上记录的处置时间一致。
6、MDT:近两年没有举行多学科诊疗。建议提高他科会诊及多学科会诊比例。
7、临床路径表单需经过医务科审批。建议:按照诊疗费用目录制订本院临床路径表单。
8、临床合理用药:质控小组架构有两个版本,建议:前后保持一致,使用同一个版本。科室自查问题需详细描述,确保可以查到来源和数据。
本次内科系统医疗管理专家通过查看病历、资料等方式,对目前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提出了32条问题及不足,要求医院对上述问题于2023年7月15日前完成整改,后续公司内审员将对整改成效进行动态追踪,见附件1(内科系统医疗管理问题整改追踪表)。
二、第二轮督导:整改初见成效
针对内科系统医疗管理专家指出的问题,本公司内审员甘老师于2023年8月1日对整改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,发现以下问题尚未整改:
(一)神经内科
1、科室高级职称不足。以目前科室床位设置至少分两个组,职称梯队不充足,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;在有教学的情况下,教学查房时间可能不充足。
2、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:
(1)回答与资料不一致,实际管理工作与准备的资料脱节。
(2)组织框架未查见。
(3)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重点指标的监测,特别是与同等级医院相比水平较低的数据,以及纠纷发生较多的指标。
(4)各科室根据科室实际情况,对科室的重点监测指标制作成数据报表,进行汇总和分析。
(5)数据报表应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上进行讨论(每月一次);会议资料应完整存档备查(包括会议通知、会议签到、会议记录),根据会议内容,修改并完善工作计划。
(二)肾内风湿免疫科
1、科室负责人需对科室的基本情况非常熟悉,如岗位职责、绩效分配、运营管理、人员结构、学科发展、临床专科发展规划等。其中临床专科发展规划:根据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对本科室的定位,制订科室专科发展规划,院级定位和科室发展需保持一致。需注意:访谈时回答专家提出的此项问题时,回答内容需和书面资料内容保持一致,即“所写即所做,所做即所写”。
学科发展规划中,缺少亚专业发展的相关信息,包括慢性病等。建议完善。
2、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:属于必查项目
(1)科室的质量管理小组的架构:科室设置的小组质控员较为分散,建议可设置总质控员(即质控秘书),协助科主任完成科室总质控工作,便于加强科室管理。
(2)科室质控流程:落实规章制度--明确质控管理目标--依据质量考核标准做好自查--分析原因--总结。
(3)会议记录:病历自查:对查出的问题未进行归纳汇总,建议:对查出的问题归纳汇总,找出共性问题(需加粗体现重点),提出整改措施。针对院级检查的问题:需要有医务科的反馈单,并对该问题进行整改,下月追踪,至少追踪一个季度未再出现此问题即为整改完善。
(4)质量与安全管理总结:需做半年和年度总结,特别注重相关数据、指标统计分析、整改及效果评价,形成PDCA的闭环。
3、国家、院级发布的相关制度(可挂在医院内网中)科室应及时更新。
4、不良事件管理:运用质量工具,对不良事件半年、年度进行总结分析,针对科室最易发生的不良事件做根因分析。
5、MDT:近两年没有举行多学科诊疗。建议提高他科会诊及多学科会诊比例。
本次为期一天的督导发现已整改16条问题,整改率为50%。尚有16条问题未整改,公司项目部针对这16条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整改意见,并和科室确认整改期限。
三、第三轮督导:持续推进优化
针对第二轮督导未整改的问题,本公司冯老师、王老师于2023年9月12号再次对现场进行督导,发现以下问题仍未整改:
(一)神经内科
1、科室高级职称不足。以目前科室床位设置至少分两个组,职称梯队不充足,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;在有教学的情况下,教学查房时间可能不充足。
2、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:
(1)回答与资料不一致,实际管理工作与准备的资料脱节。
(2)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重点指标的监测,特别是与同等级医院相比水平较低的数据,以及纠纷发生较多的指标。
(3)数据报表应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上进行讨论(每月一次);会议资料应完整存档备查(包括会议通知、会议签到、会议记录),根据会议内容,修改并完善工作计划。
(二)肾内风湿免疫科
1、科室负责人需对科室的基本情况非常熟悉,如岗位职责、绩效分配、运营管理、人员结构、学科发展、临床专科发展规划等。其中临床专科发展规划:根据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对本科室的定位,制订科室专科发展规划,院级定位和科室发展需保持一致。需注意:访谈时回答专家提出的此项问题时,回答内容需和书面资料内容保持一致,即“所写即所做,所做即所写”。
2、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:属于必查项目
(1)科室的质量管理小组的架构:科室设置的小组质控员较为分散,建议可设置总质控员(即质控秘书),协助科主任完成科室总质控工作,便于加强科室管理。
(2)科室质控流程:落实规章制度--明确质控管理目标--依据质量考核标准做好自查--分析原因--总结。
3、国家、院级发布的相关制度(可挂在医院内网中)科室应及时更新。
本次为期一天的督导发现已整改8条问题,整改率为75%。尚有8条问题未整改,公司项目部针对这8条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整改意见,并和科室确认整改期限。
四、第四轮督导:整改接近完成
2023年10月9号冯老师针对前两轮督导未整改的问题对医院再次进行现场督导,发现以下问题尚未整改完善:
(一)神经内科
1、科室高级职称不足。以目前科室床位设置至少分两个组,职称梯队不充足,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;在有教学的情况下,教学查房时间可能不充足。
(二)肾内风湿免疫科
1、科室负责人需对科室的基本情况非常熟悉,如岗位职责、绩效分配、运营管理、人员结构、学科发展、临床专科发展规划等。其中临床专科发展规划:根据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对本科室的定位,制订科室专科发展规划,院级定位和科室发展需保持一致。需注意:访谈时回答专家提出的此项问题时,回答内容需和书面资料内容保持一致,即“所写即所做,所做即所写”。
2、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:属于必查项目
(1)科室的质量管理小组的架构:科室设置的小组质控员较为分散,建议可设置总质控员(即质控秘书),协助科主任完成科室总质控工作,便于加强科室管理。
本次督导发现已整改5条问题,整改率为91%。尚有3条问题未完全整改。督导组要求医院在等级评审三乙评审前完成最后整改,并确保所有措施落实到位。
五、医院等级评审三乙评审反馈与总结
在2023年11月,医院等级评审三乙评审现场评审中专家组针对医院提出28条改进意见,但未涉及内科系统相关问题,标志着内科系统医疗质量管理的整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。
经过四轮系统化的指导与督导,医院内科系统建立了标准化、规范化的闭环管理体系,整改完成率达91%,临床诊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显著提升。下一阶段,内科系统将持续深化临床路径管理,完善质控指标体系,全面推进诊疗规范标准化和服务质量同质化建设,推动内科医疗服务向更规范、更安全、更高效的方向发展,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体验。这一系统性提升不仅为医院等级评审提供了有力支撑,更为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。
结语
医院内科系统医疗质量提升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。通过专家团队指导、多轮次专项督导及问题整改跟踪反馈机制,在诊疗流程优化、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未来,内科系统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,着力完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,强化核心制度落实,推动形成更加科学、规范、高效的医疗管理模式,为患者提供更安全、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。
附:XX医院内科系统医疗质量问题整改追踪总表截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