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续整改系列之8
儿科篇
引言
在儿童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,儿科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声誉。为迎接2024年医院等级评审三甲复评,XX医院将儿科质量提升列为重点工作,于2024年3月至8月开展系统性改进。本公司项目部邀请著名儿科专家XX老师开展现场指导,组织内审团队进行多轮督导,持续整改后的效果如下:
一、第一轮指导:全面梳理问题
2024年4月我司邀请著名儿科专家XX老师,由项目部内审员甘老师、孙老师陪同,对该院儿童保健科、儿科、新生儿科的资料准备进行查看和指导。具体指导内容如下:
(一)儿童保健科
1、未查见转介登记本,应建立并完善院内、外转介流程,内容含:眉栏注明:日期、患儿及家属基础信息、转归、转出原因、回访等,形成闭环管理。
2、高危儿管理:
(1)院内转介单一式两份,一份交于予家属,建议家属去儿科门诊就诊或新生儿门诊就诊;另一份作为患儿出院后随访单,不断地改进服务,有利于提高家属对医院的忠诚度、促进学科发展及业务开展。
(2)施行高危儿专案管理,可参考妇幼保健院高危儿管理体系。
(3)可以依托康复医学科开展早期康复训练、早期教育等项目,形成亮点,促进业务的增长。
(4)建立完善的高危儿管理架构及制度。
(5)成立管理小组,明确人员和工作职责,包括:人员(医生职称、培训内容、进修内容)、物资、场地、开展的业务(规章制度、技术规范)、量表等。
3、疑难病例讨论:未开展疑难病例讨论。建议:儿童保健科科室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制度,建立讨论记录。疑难病例讨论要求:讨论目的明确,且结论与讨论目的匹配,需诊断与鉴别诊断、讨论需找出真正原因、给病人制订具体有效的指导和措施等。
4、儿童保健科质量与安全管理:成立质控小组,建立质控组织架构,设置质控人员,明确工作职责,落实质控任务,且需有院级职能部门监管的资料。
(二)儿科
1、诊疗指南、操作规范:疾病病种少,建议完善。
2、抢救流程及预案手册:资料分散、更新修订时间与预案来源参考依据缺失。建议根据行业最新指南更新、修订与优化。更新的版本及修订的时间需标明。
3、应急演练:
(1)应急演练资料缺更新修订时间。建议完善。
(2)演练资料内容重复,有套用模板嫌疑。建议每年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订脚本,实际演练,避免雷同。
(3)开展多学科协作演练,由医务部牵头,联合儿科、新生儿室等多科开展应急演练,比如人力资源紧急调配、绿色通道、急诊急救等内容。
4、输血相关应急预案、流程需全院各科室均知晓。开展输血演练:由医务部牵头,联合新生儿室、输血科、检验科等科室共同演练。
5、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:
(1)资料建议倒叙放置,将最新、最完整的资料拿给专家查看。
(2)普通儿科硬件设施、环境卫生状况较差。建议将科室难点分析,形成报告。首先科内讨论,科室先提出解决方法,如科室无法解决则上报院级层面解决。
(3)医院对儿科抗生素使用率指标设置不合理。建议医务科根据儿科实际抗生素使用情况适当调整。
(4)手卫生记录资料需补齐。
6、病历:
(1)病历号:XXXXXX
①病历书写不规范,有复制粘贴的嫌疑:没有血常规检验报告单,但是写了“以中性为主”。
②病程记录:血氧饱和度监测值写入体格检查中,不符合要求。
③患者自服阿奇霉素的依据未列明,没有使用指征。
④头孢塞肟使用不规范,连续用了10多天,效果不好的情况下,未提出讨论且药物未行调整。
(2)病历号:XXXXXX
①第一次输血后评估和第二次输血前评估,合二为一进行了书写,但描述不清楚。
②第二次输血,HB67g,没有输血指征。
③4月18日查房记录,缺血性贫血相关指标罗列后,未分析,未体现出数据实际表达的意义。
(3)住院号:XXXXXX
①惊厥,未按诊疗指南要求使用维生素b6,惊厥的过程中低血糖值多少未明确。按诊疗指南规范惊厥处理流程:先明确是否有低血糖--监测血钙--维生素B6--止厥药物。
②惊厥波几点出现?怎么处理?未体现,存在医疗纠纷隐患,建议惊厥波按危急值管理,及时报告、及时分析原因、及时处理。
(三)新生儿科
1、配奶间:需要做到专人专管,每天需登记、标记、管理。
2、多重耐药的管理及处理流程,全科医护人员均要熟知。
3、提问:新生儿名称到底叫什么?病房?病区?救治中心?是否建新生儿监护室?
建议:以医院下发的科室设置文件为准。
本次儿科专家通过资料查看、实地指导等方式,对目前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提出了20条问题及不足,要求医院对上述问题于2024年5月31日前完成整改,后续公司内审员将对整改成效进行动态追踪,见附件1(XX医院儿科问题整改追踪表)。
二、第二轮督导:整改初见成效
针对儿科专家指出的问题,本公司内审员冯老师、甘老师于2024年6月3日对整改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,发现以下问题尚未整改:
(一)儿童保健科
1、未查见转介登记本,应建立并完善院内、外转介流程,内容含:眉栏注明:日期、患儿及家属基础信息、转归、转出原因、回访等,形成闭环管理。
2、高危儿管理:
(1)院内转介单一式两份,一份交于予家属。建议家属去儿科门诊就诊或新生儿门诊就诊;另一份作为患儿出院后随访单,不断地改进服务,有利于提高家属对医院的忠诚度、促进业务开展及学科开展。
(2)施行高危儿专案管理,可参考妇幼保健院高危儿管理体系。
(3)可以依托康复医学科开展早期康复训练、早期教育等项目,形成亮点,促进业务的增长。
3、疑难病例讨论:未开展疑难病例讨论。建议:儿童保健科科室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制度,建立讨论记录。疑难病例讨论要求:讨论目的明确,且结论与讨论目的匹配,需诊断与鉴别诊断、讨论需找出真正原因、给病人制订具体有效的指导和措施等。
4、儿童保健科质量与安全管理:成立质控小组,建立质控组织架构,设置质控人员,明确工作职责,落实质控任务,且需有院级职能部门监管的资料。
(二)儿科
1、诊疗指南、操作规范:疾病病种少。建议完善。
2、抢救流程及预案手册:资料分散、更新修订时间与预案来源参考依据缺失,建议根据行业最新指南更新、修订与优化。更新的版本及修订的时间需标明。
(三)新生儿科
1、配奶间:需要做到专人专管,每天需登记、标记、管理。
本次为期一天的督导发现已整改12条问题,整改率为60%。尚有8条问题未整改,公司项目部针对这8条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整改意见,并和科室确认整改期限。
三、第三轮督导:持续推进优化
针对第二轮督导未整改的问题,本公司冯老师、王老师于2024年7月5号再次对现场进行督导,发现以下问题仍未整改:
(一)儿童保健科
1、高危儿管理:
(1)施行高危儿专案管理,可参考妇幼保健院高危儿管理体系。
(2)可以依托康复医学科开展早期康复训练、早期教育等项目,形成亮点,促进业务的增长。
2、疑难病例讨论:未开展疑难病例讨论。建议:儿童保健科科室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制度,建立讨论记录。疑难病例讨论要求:讨论目的明确,且结论与讨论目的匹配,需诊断与鉴别诊断、讨论需找出真正原因、给病人制订具体有效的指导和措施等。
(二)儿科
1、诊疗指南、操作规范:疾病病种少。建议完善。
(三)新生儿科
1、配奶间:需要做到专人专管,每天需登记、标记、管理。
本次为期一天的督导发现已整改4条问题,整改率为80%。尚有4条问题未整改,公司项目部针对这4条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整改意见,并和科室确认整改期限。
四、第四轮督导:整改接近完成
2024年7月26号冯老师针对前两轮督导未整改的问题对医院再次进行现场督导,发现以下问题尚未整改完善:
(一)儿童保健科
1、高危儿管理:可以依托康复医学科开展早期康复训练、早期教育等项目,形成亮点,促进业务的增长。
2、疑难病例讨论:未开展疑难病例讨论。建议:儿童保健科科室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制度,建立讨论记录。疑难病例讨论要求:讨论目的明确,且结论与讨论目的匹配,需诊断与鉴别诊断、讨论需找出真正原因、给病人制订具体有效的指导和措施等。
(二)儿科
1、诊疗指南、操作规范:疾病病种少,建议完善。
本次督导发现已整改2条问题,整改率为90%。尚有2条问题未完全整改。督导组要求医院在等级评审三甲复评前完成最后整改,并确保所有措施落实到位。
五、医院等级评审三甲复评反馈与总结
在2024年8月,医院等级评审三甲复评现场评审中专家组针对医院提出35条问题,其中未涉及儿科问题,充分证明了儿科质量提升工作的显著成效。
总结
通过为期半年的系统性改进,医院儿科在诊疗规范执行、危急重症救治、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在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和内审组的持续督导下,儿科建立了标准化的诊疗流程,完善了儿童专科质控指标,显著提升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。此次专项工作不仅为三甲复评提供了有力保障,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儿科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,为打造区域儿科医疗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结语
儿科医疗质量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。本次以医院等级评审三甲复评为契机的质量提升工程,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迎评准备,更是医院儿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通过持续优化儿童专科诊疗流程、强化医疗质量控制、推进智慧儿科建设等措施,提升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,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、安全、高效的医疗服务,实现“以患儿为中心”的高质量发展目标。
附:XX医院儿科问题整改追踪总表截图